崛起于危难 重建是机遇 产业是希望
以集中式光储解决方案为例,天正电气不仅具备交直流全系列配电产品,还针对高海拔、高低温、高盐雾等状况提供差异化、模块化定制方案, 让光伏电站运行更稳妥高效,赢得了一大批海内外客户,朋友圈不断拓展。
光伏一体化需要全球化的网络布局。从原有的硅基产业链,进入到多晶硅、铸锭、切片、电池及组件等光伏全产业链上的战略布局,并不会像马里亚纳海沟般困难。
截至2023年6月末,合盛硅业的工业硅产能122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173万吨/年,公司已与多晶硅、有机硅、硅铝合金行业中的头部企业建立了广泛、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这家总部位于宁波、产业布局涉及新疆、黑龙江、云南、浙江、四川的公司发展如日中天。2023年10月14日,是全球硅化工巨头合盛硅业的腾跃时刻:公司宣布其位于新疆乌鲁木齐甘泉堡的光伏一体化全产业链园区实现全线贯通,首片光伏组件产品正式下线。▲合盛硅业据了解,其N型TOPCon单晶高效双玻组件采用的是全产业链模式生产。而走向光伏深度市场,不仅可以依托合盛硅业在光伏原材料及辅材方面的较大优势,于光伏制造综合成本上具有竞争力。高效的生产能力、高质量和高可靠度的管理水准、结合公司管理层对于硅基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力,成就了合盛硅业这一硅基材料厂商的霸主之位。
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抓住国家鼓励扶持国内自主研发生产基地的大利好,加速扩大工业硅和有机硅的产能并抢占市场份额,成为了合盛硅业早前的重要发展目标。他看准了一次次的产业风口,把握大局快速进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成为了一位成功的连续创业家。对于独立组件厂来说,当前价格下,光伏组件单瓦净利润早已为负;对于一体化组件企业来说,成本更低、毛利率更高;对于硅料在内的一体化厂商来说,单瓦净利会更高。
尽管产能在过剩,产量却可能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也在同步上升。2023年硅料价格下降以来,组件从1.8元/W降到现今1.2元/W,仅仅花费半年。而以上种种成绩,均在不断下降的组件价格中取得。而组件价格,恰恰掌握在这些头部企业手中。
组件扩产周期短,战略地位优,无数厂家想要进来分一杯羹。2023年底企业产能(制表:全球光伏)根据全球光伏统计,2023年头部组件厂商的产能已经超过600GW,算上大大小小其它企业,乐观预期2023年全球组件产能将超过700GW,而全球组件需求不过约450GW,产能将出现极大过剩。
根据相关统计,硅料价格68元/kg的情况下,一体化组件厂商(不含硅料)仍能保持0.03元/W的利润,含硅料的一体化组件厂商净利润达0.11元/W,毛利率高达16%。硅料涨了,硅片涨了,胶膜涨了,玻璃涨了,原材料几乎都涨了,为何最下游的组件就是岿然不动?组件厂成绩优异2023年上半年,光伏组件企业成绩单有多亮眼?摆脱天价硅料后,头部组件企业利润翻倍增长,隆基、晶澳、晶科、天合、阿特斯上半年净利润均在20亿元以上,隆基净利润更是冲刺百亿,组件企业业绩在光伏上市中名列前茅。硅料价格回光返照,七连涨后多晶硅致密料再冲刺80元/kg,与此同时玻璃、胶膜等材料价格纷纷上涨,预计带来0.08元/W的成本提升,即便对于一体化组件(不含硅料)的组件厂商来说,也已经很难做到盈利。在这个过程中,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卷走的是低效产能,是一些二三线厂商。
图片来源:正点光伏然而一切皆存变数。意想不到的成本优势然而在这么低的价格下,上游不断施压,组件企业真的还盈利吗,为何价格还不见底?这里要考虑到组件的成本。一方面,不断扩张的产能造成过剩,影响市场供需,使组件大多时候为买方市场,无法掌控话语权;另一方面,较大的竞争压力及降本压力下,企业不得不压低价格,以占领市场,从而实现更好的品牌优势2023年硅料价格下降以来,组件从1.8元/W降到现今1.2元/W,仅仅花费半年。
硅料价格回光返照,七连涨后多晶硅致密料再冲刺80元/kg,与此同时玻璃、胶膜等材料价格纷纷上涨,预计带来0.08元/W的成本提升,即便对于一体化组件(不含硅料)的组件厂商来说,也已经很难做到盈利。组件月度价格走势(来源:TrendForce)卷的不只是产能光伏头部企业中,大多为组件一体化企业,并围绕组件产能进行一系列产业链上游产能扩张,没有组件产能的头部企业,中环、通威、爱旭陆续向下游进军。
组件扩产周期短,战略地位优,无数厂家想要进来分一杯羹。光伏组件,还卷的动吗?。
2023年上半年,InfoLink排名统计中,TOP10组件出货量约159-160GW,对比去年TOP10厂家增长57%,晶科组件出货量对比去年同期增幅近乎70%,组件企业出货平均达标率约70-80%。而以上种种成绩,均在不断下降的组件价格中取得。图片来源:正点光伏然而一切皆存变数。根据相关统计,硅料价格68元/kg的情况下,一体化组件厂商(不含硅料)仍能保持0.03元/W的利润,含硅料的一体化组件厂商净利润达0.11元/W,毛利率高达16%。一方面,不断扩张的产能造成过剩,影响市场供需,使组件大多时候为买方市场,无法掌控话语权;另一方面,较大的竞争压力及降本压力下,企业不得不压低价格,以占领市场,从而实现更好的品牌优势。对于独立组件厂来说,当前价格下,光伏组件单瓦净利润早已为负;对于一体化组件企业来说,成本更低、毛利率更高;对于硅料在内的一体化厂商来说,单瓦净利会更高。
而组件价格,恰恰掌握在这些头部企业手中。在这个过程中,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卷走的是低效产能,是一些二三线厂商。
意想不到的成本优势然而在这么低的价格下,上游不断施压,组件企业真的还盈利吗,为何价格还不见底?这里要考虑到组件的成本。2023年底企业产能(制表:全球光伏)根据全球光伏统计,2023年头部组件厂商的产能已经超过600GW,算上大大小小其它企业,乐观预期2023年全球组件产能将超过700GW,而全球组件需求不过约450GW,产能将出现极大过剩。
尽管产能在过剩,产量却可能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也在同步上升。硅料涨了,硅片涨了,胶膜涨了,玻璃涨了,原材料几乎都涨了,为何最下游的组件就是岿然不动?组件厂成绩优异2023年上半年,光伏组件企业成绩单有多亮眼?摆脱天价硅料后,头部组件企业利润翻倍增长,隆基、晶澳、晶科、天合、阿特斯上半年净利润均在20亿元以上,隆基净利润更是冲刺百亿,组件企业业绩在光伏上市中名列前茅
9月1日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了解到,截至7月底,山西光伏装机总量突破2000万千瓦,达到2018万千瓦,占山西电网装机容量的19.2%。为提高电网调节弹性,山西在省市两级成立负荷管理中心,推动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加快储能项目并网。今年以来,充分发挥现货市场发现价格、促进新能源消纳等作用,通过可控负荷聚合商参与电网填谷、削峰响应,全省火电下调峰能力日均增加89万千瓦,增加新能源消纳电量1.8亿千瓦时。作为国内首家启动不间断试运行的双边电力现货市场,山西电力现货市场已连续不间断结算试运行29个月。
十四五期间,山西将规划建设16座新能源汇集站,目前已投产3座,新能源接网能力提升约260万千瓦。面对快速发展的光伏装机,山西统筹协调源网荷储发展,不断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
受此影响,今年以来山西光伏出力屡创新高。8月16日12时20分,山西省光伏发电出力首次突破1400万千瓦。
8月31日12时11分,山西电网光伏发电出力达到1493万千瓦,再创新高,占当时全省用电负荷近半数9月1日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了解到,截至7月底,山西光伏装机总量突破2000万千瓦,达到2018万千瓦,占山西电网装机容量的19.2%。
8月16日12时20分,山西省光伏发电出力首次突破1400万千瓦。8月31日12时11分,山西电网光伏发电出力达到1493万千瓦,再创新高,占当时全省用电负荷近半数。十四五期间,山西将规划建设16座新能源汇集站,目前已投产3座,新能源接网能力提升约260万千瓦。面对快速发展的光伏装机,山西统筹协调源网荷储发展,不断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
受此影响,今年以来山西光伏出力屡创新高。作为国内首家启动不间断试运行的双边电力现货市场,山西电力现货市场已连续不间断结算试运行29个月。
今年以来,充分发挥现货市场发现价格、促进新能源消纳等作用,通过可控负荷聚合商参与电网填谷、削峰响应,全省火电下调峰能力日均增加89万千瓦,增加新能源消纳电量1.8亿千瓦时。为提高电网调节弹性,山西在省市两级成立负荷管理中心,推动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加快储能项目并网
振荡问题发生后,中国电科院新能源中心依托可再生能源并网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先仿真复现现场振荡现象,找出振荡风险源,提出采用逆变器多参数协调优化的阻抗重塑振荡抑制方法。这是国内首次对光伏逆变器完成全工况扫频实测试验,表明我国对探索和解决新能源并网宽频振荡问题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